矛调有温度护民守初心微山:创新机制构建矛盾纠纷调处新格局
近日,一场围绕家庭纠纷的调解在老卜“荷为贵”调解室进行,最终,在调解员老卜的释法说理和耐心劝导下,双方握手言和。老卜名叫卜宪超,多年来,他扎根矛盾纠纷化解第一线,总结出一套“五心”调解工作法,有效化解了辖区各类矛盾纠纷。
近年来,微山县公安局始终将儒家“礼”“和”文化精髓融入现代警务实践,以创新机制破解矛盾纠纷化解难题。全县公安机关用实际行动践行“矛盾不上交、平安不出事、服务不缺位”的目标,为建设平安微山、法治微山筑牢坚实根基。
“五心调解”维护社区平安
在微山县苏园社区,提起老卜和他的“荷为贵”调解室几乎人尽皆知。这间以开发区派出所辅警卜宪超为核心的调解室,自2020年4月成立以来,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将微山湖“荷”文化与儒家“和”思想深度融合,成为化解社区矛盾、守护邻里和谐的“主心骨”,调解室精心打造儒乡特色品牌,截至目前,已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余起,回访满意率达100%。
卜宪超凭借“人熟、地熟、情况熟”的优势,总结出红心、耐心、公心、信心、诚心“五心调解法”,用真心换民心,把当事人当亲人,用真诚赢得群众信任。
除矛盾调解外,调解室还主动延伸服务触角,组织村警助理、网格员开展全时段、全覆盖巡逻,提高社区见警率与巡防管事率;上门为群众办理电动自行车挂牌、送证到家,减少群众跑腿次数;深入走访困难群众,从生活与心理上给予帮扶;定期开展防盗、防诈骗宣传,用身边案例增强群众防范意识。去年以来,以老卜“荷为贵”调解室为代表,微山县公安局已建立20处矛盾纠纷调解室,调处纠纷400余起,全县可防性矛盾纠纷类案件同比下降29.8%,群众满意度提升4.7%。
“情法双轨”巧解邻里积怨难题
“让他三尺又何妨”,这句源自“六尺巷”的古训,成为微山县公安局昭阳派出所化解邻里矛盾的“金钥匙”。该所围绕“矛盾不上交、平安不出事、服务不缺位”目标,创新“情法双轨”调解机制,在情理与法理的平衡中,破解了多起积压多年的邻里纠纷。
五年邻里寒霜,因“树”而起的纠纷在温情劝导中消融。曹某斌与曹某秘两家是前后邻居,五年前因一棵树的栽种产生矛盾,树木渐长危及曹某秘家地基,曹某斌却以“树先栽”为由拒不移除,双方甚至互装监控对峙,关系剑拔弩张。民警得知情况后,没有简单说教,而是以“六尺巷”典故为切入点,用“礼让”的儒家思想温情劝导。最终,两家被民警的耐心与诚意打动,握手言和,五年积怨一朝化解。
四十年家族宿怨,靠“确权析法”的刚性举措彻底破冰。张王两家因一块鱼池地的权属问题,结下长达四十年的仇怨。面对这起几乎无人敢碰的“硬骨头”,微山县公安局成立专班主动攻坚,联合多部门实地勘测明确地权归属,最终通过法院判决赋予结果法律效力。同时,对两家历年违法事实固定证据形成震慑,恩威并施下,双方心服口服,四十年风波最终平息。
从用“情理”浸润消融隔阂,到以“法理”击碎矛盾坚冰,该局始终坚持“以民为尺、向和而行”。通过细化纠纷类警情处置流程,落实“四色分类”预警,开展起底式、拉网式排查,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,用实际行动绘就了邻里和谐、社区平安的美好画卷。
警企联勤 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
紧邻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,坐落于微山湖现代渔业产业园旁的微山县公安局助企服务站,是微山公安延伸警务触角、服务企业发展的“前沿阵地”。服务站配备3名兼职民警与4名警务辅助人员,通过创新“警企联勤”模式,深化主动警务机制,为企业提供“零距离”“一站式”服务,在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的同时,助力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服务站抽调经验丰富、法律功底扎实的民警常驻,实时对接企业需求,提供内部治安防范、消防安全等专业咨询;联动昭阳街道综治办、司法所搭建法律援助平台,帮助企业依法经营、员工依法维权,及时化解企业内部及与周边群众的矛盾纠纷。针对企业需求,定制“订单式”培训,今年以来,已提供法律咨询服务80余次,联动开展法律援助18件,化解涉企矛盾纠纷32起。
为企业开展精准化用工审查,建立每周涉企风险监测机制,对企业内部及周边开展安全隐患排查,在渔业捕捞期、旅游旺季,开展“晨巡夜查”专项行动,防范涉企、旅游纠纷类警情……微山公安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,将涉企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,为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今年以来,共发布预警信息23条,排查整改安全隐患46处,8月份涉企、旅游纠纷类警情环比下降34.8%。
从社区到企业,从邻里纠纷到涉企矛盾,微山县公安局始终以儒家文化为魂、以现代警务为翼,在矛盾纠纷化解的道路上不断创新、持续发力。未来,全县公安机关将继续深化“礼”“和”文化与警务工作的融合,以更实举措、更优服务,守护群众安宁、护航发展大局,让平安之花在微山湖畔持续绽放。
打印
关闭